新闻

公司:厦门三正兴业工贸有限公司
电话:86-592-5684078
邮箱:admin@xmsanzheng.cn
地址:厦门市翔安区 火炬高新区同龙二路601号
网址:www.xmsanzheng.com

三亚维修工破解彩色胶印机“百年难题”
 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连日的阴雨让三亚的空气异常湿润,在三亚同济科技园区的一栋两层小楼里,陈名乔用他那双因为长期摆弄机械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摩着他发明的第一台虹式四色胶印机,就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抚摩自己的孩子。  

  陈名乔的发明刚刚获得国家专利,国内印刷行业的专家这样评价他的发明:虹式四色胶印机成功解决了一百多年来的彩印难题,一旦投入市场,会极大改变国内印刷机械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和单纯仿制的落后现状。  

  一百多年来,彩色印刷机械中的主流工艺——平板胶印一直被困扰:如何既能大大缩小机械的空间布局,又能保证套印精度和水墨平衡这两个关键的质量指标? 
  传统的平版胶印机械被戏称为“巨型劳力士”,这是因为这种机械结构复杂、身躯庞大,造价昂贵。买一台这样的机械,即便是想从一个房间搬到隔壁房间,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花好几天的时间,仅拆装费用最高的就要7万元。  

  国际印刷机械制造巨头海德堡等企业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失败了。现今普及的两大传统机械内部结构设计中,都必须使用两个或者四个甚至多个印刷机组,这带来几个缺陷,一是能耗大,一台印幅为两张书写纸大小的机器,三个班次运转下来耗电约500度;二是占地大不易搬运,一台机械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每次搬运需重新拆装;三是造价昂贵,平均一台需350万元—1000万元人民币售价。  

  陈名乔的发明则完全颠覆传统机械的内部构造,他的机器只需要一个压印滚筒,传统机器中动力传递所必须的一切中间件,他统统抛弃了。  

  这一大胆设想一经提出,毫无疑问遭到了业界的质疑。三亚科技创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简称科创公司)副总经理何树林印象很深刻,“2006年4月的一天中午,就在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学院机电工程系楼前的毕升雕像下面,当彩印机电专家崔子伟教授听了有关陈名乔的发明构想后,连说了三个不可能!”  

     “这个风险投资值”  

    两年前,陈名乔的发明进入科创公司的视野,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到上海咨询了包括商务印书馆的专家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印刷专业教授。崔子伟的“三个不可能”一开始让科创公司的人心里一凉。  

    “不过我们对陈名乔的发明还是很期待,慎重考虑之下,我们请了一个包括崔子伟在内的国内专家团队认真审查了这一项目。”三亚科工委主任詹小光在听了科创的汇报后做了这样的决定。  

    专家们在广州的一个宾馆里,关起门来“拷问”了陈名乔三天。三天后,陈名乔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专家。  

    令所有专家吃惊的是,1993年从北京印刷学院毕业的普通印刷机械维修工陈名乔,其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居然比五、六个博士加起来还多,而这一切,都是陈名乔自学的。  

    崔子伟等专家的鉴定结果给科创公司吃了第一颗定心丸,但是发明是否成功,还需要陈名乔自己做出真正的样机来。科创公司当场决定先拨给陈名乔80万元做试验经费。回过头看当初的这一决定,科创公司副总经理何树林只说了一句:“这个风险投资值!”  

    魏趣生,三亚一家印刷企业老板,正是他的“慧眼识英才”,让一直在广州帮人维修印刷机器的陈名乔和三亚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  

    八年前,魏趣生到广州买当时特别紧俏的彩印机。有一天傍晚,奔波多日无果的魏趣生在入住的宾馆楼上看到对面楼下的一个小伙子正在摆弄一台老式的印刷机。他跑过去一攀谈,两个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天后,这个叫陈名乔的小伙子帮魏趣生以极低的价格买来一堆零件,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组装好了一台印刷机。  

    魏趣生从此就“盯”上了陈名乔。在陈名乔2006年进入三亚同济科技园之前,魏趣生已经记不起来自己究竟多少次去广州看陈名乔,他和陈名乔一样迫切希望尽快造出第一台全新结构的平板胶印机。  

    没钱的时候,都是魏趣生寄钱给陈名乔,而后者不是用这些钱来过日子,而是花50块钱一个小时请博士生或者300块钱一个小时请教授给自己讲授有关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平版胶印机械被戏称为“巨型劳力士”,这是因为这种机械结构复杂、身躯庞大,造价昂贵。买一台这样的机械,即便是想从一个房间搬到隔壁房间,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花好几天的时间,仅拆装费用最高的就要7万元。  

  国际印刷机械制造巨头海德堡等企业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失败了。现今普及的两大传统机械内部结构设计中,都必须使用两个或者四个甚至多个印刷机组,这带来几个缺陷,一是能耗大,一台印幅为两张书写纸大小的机器,三个班次运转下来耗电约500度;二是占地大不易搬运,一台机械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每次搬运需重新拆装;三是造价昂贵,平均一台需350万元—1000万元人民币售价。  

  陈名乔的发明则完全颠覆传统机械的内部构造,他的机器只需要一个压印滚筒,传统机器中动力传递所必须的一切中间件,他统统抛弃了。  

  这一大胆设想一经提出,毫无疑问遭到了业界的质疑。三亚科技创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简称科创公司)副总经理何树林印象很深刻,“2006年4月的一天中午,就在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学院机电工程系楼前的毕升雕像下面,当彩印机电专家崔子伟教授听了有关陈名乔的发明构想后,连说了三个不可能!”  

     “这个风险投资值”  

    两年前,陈名乔的发明进入科创公司的视野,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到上海咨询了包括商务印书馆的专家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印刷专业教授。崔子伟的“三个不可能”一开始让科创公司的人心里一凉。  

    “不过我们对陈名乔的发明还是很期待,慎重考虑之下,我们请了一个包括崔子伟在内的国内专家团队认真审查了这一项目。”三亚科工委主任詹小光在听了科创的汇报后做了这样的决定。  

    专家们在广州的一个宾馆里,关起门来“拷问”了陈名乔三天。三天后,陈名乔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专家。  

    令所有专家吃惊的是,1993年从北京印刷学院毕业的普通印刷机械维修工陈名乔,其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居然比五、六个博士加起来还多,而这一切,都是陈名乔自学的。  

    崔子伟等专家的鉴定结果给科创公司吃了第一颗定心丸,但是发明是否成功,还需要陈名乔自己做出真正的样机来。科创公司当场决定先拨给陈名乔80万元做试验经费。回过头看当初的这一决定,科创公司副总经理何树林只说了一句:“这个风险投资值!”  

    魏趣生,三亚一家印刷企业老板,正是他的“慧眼识英才”,让一直在广州帮人维修印刷机器的陈名乔和三亚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  

    八年前,魏趣生到广州买当时特别紧俏的彩印机。有一天傍晚,奔波多日无果的魏趣生在入住的宾馆楼上看到对面楼下的一个小伙子正在摆弄一台老式的印刷机。他跑过去一攀谈,两个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天后,这个叫陈名乔的小伙子帮魏趣生以极低的价格买来一堆零件,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组装好了一台印刷机。  

    魏趣生从此就“盯”上了陈名乔。在陈名乔2006年进入三亚同济科技园之前,魏趣生已经记不起来自己究竟多少次去广州看陈名乔,他和陈名乔一样迫切希望尽快造出第一台全新结构的平板胶印机。  

    没钱的时候,都是魏趣生寄钱给陈名乔,而后者不是用这些钱来过日子,而是花50块钱一个小时请博士生或者300块钱一个小时请教授给自己讲授有关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

 


上一个:没有了!     下一个:富士印刷交流会:迎接未来挑战

相关阅读:
  • 透视印刷复制业内生变化:包装装潢大放异彩
  • 绿色印刷会增加生产成本?印企不妨从“心”认识绿色印刷
  • 不干胶标签的分类、材料与用途
  • 示范企业引领中国印刷业数字化潮流
  • 2017-2021年我国印刷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分析
  • 印刷业未来九个发展趋势
  • Copyright © 厦门市三正兴业工贸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01996号-1   技术支持:搜易互联